小程序中打开

时代华商国学智慧与哲学思维高级研修班《中国古代史通论》课程笔记分享
作者: 发布时间:2018-08-01 10:12
中大时代华商国学智慧研修班
《中国古代史通论》课堂笔记分享
孙立群教授 . 2018.07.28-07.29
笔记:邱炜婷老师
编辑:梁韵娜老师
07.28-07.29
我们邀请《百家讲坛》主讲人,南开大学的孙立群教授带大家看历史,观成败,鉴是非,知兴替,明规律!
课堂笔记一
★领导干部应该多读一些历史
◎“历史是一个民族,一个国家形成、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”
◎欲知大道,必先知史。
◎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,观成败,鉴是非,知兴衰,明规律。
“历史就是生活的老师。”——孙立群
♥学习历史,认识国情♥
◎历史是一面镜子历史是凝固的现实,现实是流动的历史。
◎家天下,化家为国,家国同构。人治社会。
个人能力、道德水准往往决定政权的成败兴衰。明君崇拜。
◎道德自律。注重“修身”。
◎夏→商→周:一个社会不可能一直稳定,随着社会生产力逐步提高,人的社会观念、社会秩序因此改变,社会发生巨大变化,人们不再愿意听命于一个人,每个有野心的人开始争天夺命。
◎中国的诸子百家是为中国的政治社会做准备的。
◎看历史不是看现实,而是看结果。
♥不可忘记历史♥
◎荀子——“列往事,以自戒,是非亦可说”。
◎唐太宗——“以史为鉴,可以知兴替”。
♥兴亡周期律/王朝循环♥
◎左传→“其兴也勃焉,其亡也怒焉”。
◎大循环期:西汉→东汉→唐→明→清,亦称为长期统一时期。
◎小循环期:秦→新→西晋→隋,亦称短暂统一时期。
◎1949年之前的政权均没有跳出这兴亡周期律,最后都以自身政权的倒台谢幕。
◎学历史,可以吸取前人的智慧,看清中国历史的长短兴衰的原因。
♥一短一长现象♥
◎小循环与大循环交替
◎秦西汉
◎新莽东汉
◎隋唐
◎五代宋
◎元朝
◎以史为鉴,吸取教训
◎中国最长的王朝政权是唐朝。
◎后来者政权走得长,是因为懂得吸取过往王朝兴旺的教训。
♥短命王朝——60年现象♥
◎缺乏稳定的连续不断的统治群体。
◎接班人出问题,二世而衰。
◎不以民生为本,不把发展经济放在第一位。
课堂笔记二
★纵观历史之♥窑洞对♥
◎黄炎培→“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,我略略了解的,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,来跳出这个周期律的支配”
◎毛泽东→“我们已找到这条新路。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,政府才不敢松懈;只有人人起来负责,才不会让人政息”
★认识王朝周期律的当代意义
习近平2012年走访8个民主党讲话精神解读:
◎共产党人必须高度警惕跳不出兴亡周期律
◎共产党人必须高度自信能跳出兴亡周期律
二、中国古代史的若干问题
♥学习历史经典三句话♥
◎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。(用历史为现实服务)
◎历史都是胜利者写的。
◎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。
三、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根植的土壤
■由自然场和社会场交织而成
*“自然场”——指人的生存与发展所附丽的自然环境(也称地理环境)
*“社会场”——指人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(分经济基础和社会政治机构)
1、地理环境→西高东低,呈三级阶梯。
2、经济基础——农耕经济为主
→→小农经济+商品经济波浪式发展+稳定与动乱周期性出现+无农不稳+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难以发展。
3、社会政治结构——家天下
→→宗法制度“家天下”+家国同构(宗法社会的显著特征)+化家为国(兴,一家之兴;亡,一家之亡)+王权支配整个社会(等级分明,上对下支配,下对上依附)
4、六十年代,五朵金花
五朵金花——
◎中国历史分期问题
◎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土地
◎汉民族形成问题(唯有这个尚有被讨论)
◎农民战争问题
◎资本主义萌芽问题
↑↑目前五朵金花已处于凋零状态。
★中国古代史研究的四把钥匙
1、目录学——指引广泛地搜集、鉴别史料
2、职官制度——人物
3、历史地理——地点
4、年代学——时间
♥Books推荐:《二十四史?前四史》、《资治通鉴》、《通鉴纪事本末》、《中国通史》
课程笔记三
★中国古代史的重要线索 ◇ 解读精髓:
◆秦朝帝国——秦始皇◆
1、纵观古代史,没有一个朝代的政权跳得出兴亡周期律。历史需要史政,不能光看原则。
2、中国社会是秦朝帝国的一个微缩影,现代奉行的一些制度能看得出秦朝时期治国的影子。
3、秦始皇这一生仿佛是为战争而生,他有些前卫的边防意识,时刻警惕敌人的入侵,性格相当复杂。学界对其“焚书坑儒”暴行皆为愤懑,但有部分看法奇特的学者认为秦始皇焚书坑儒排除万难统一帝国,有着与当时社会国情相关联的历史根因。
4、秦始皇是个防备心很重的人,有被害妄想症,常把身边近臣当做假想敌→历史上的皇帝皆多疑,怕死,妄图长生不老。
5、秦始皇之所以倒台,追根到底是因为他的治国理念不利于帝国稳定发展,将敌情看得太重,而忽视了民生经济的发展。
6、荀子走访秦国见闻心得→朝堂+家+官府三点一线,不走访亲友,人际交往较少,官员专注天下事业,帝王治理有方;娱乐活动丰富;百姓安居乐业风俗纯朴,但思想被高度控制,寻常人家无法放飞自我享有自由。
þ秦始皇评价:功大,过也大。
★魏晋南北朝——曹操、司马懿
1、司马懿潜在对手?曹操。
司马懿看曹操→“乱世之奸雄,治世之能臣”;曹操看司马懿→“聪亮明允,刚断英特”
2、西晋腐败之因:居治忘危,则治无常治,缺乏危机意识,止步于过往的功劳和荣誉,沉溺歌舞升平无法自拔;奢侈腐化之风、金钱崇拜之风、清谈虚浮之风盛行→一个社会如果形成了追逐金钱的风气,那么传统的伦理道德、爱国爱民的情操都会丧失,从而导致社会风气败坏,整个民族精神支柱的崩塌。
3、司马炎两大失误:有一白痴儿子司马衷,有一貌丑无颜爱挑拨离间的妻子。
4、西晋短命:
◆缺少一个较为稳定、连续统治群体。
◆统治者骄傲自满。
◆社会风气败坏。
◆权与钱、权与人、权与色、权与所有有用的东西都可以交换,道德无底线,游戏无规则。
课程笔记四
★微观看历史——历史人物与现代生活(一)
þ读史先阅人,阅人即阅世,道不远人。立志、奋斗、成功、归宿。
★《史记?货殖列传》解读&一代奇才范蠡&志在定国君的吕不韦
1、利用货物生产和交换,进行商业活动,从中生财求利,靠劳动致富→杰出人物:范蠡、子贡、白奎等。
2、读中国书而未读《史记》,可算未曾读书;读《史记》而未读《货殖传》,可算未读《史记》。
3、《货殖列传》为商人打call:
◆“富者人之惰性,所不学而俱欲者也”
◆“天下熙熙,皆为利来,天下攘攘,皆为利往”
◆“人各任其能,竭其力,以得其欲”
◆“用贫求富,农不如工,工不如商,刺绣文不如倚市门”
4、国家五种理财政策:故善者因之,其次利道之,其次教诲之。其次整齐之,最下者与之争?放任商品经济的发展,以利引导,鼓吹以礼节欲的政策,训诫百姓,用规章制度约束,国家与民争利,粗暴干预经济。
5、先秦富豪排行榜:
◎范蠡→中国古代富豪第一人,中国古代商人的鼻祖,中国最早的慈善家。→碑文评价“忠以为国;智以保身;商以致富,成名天下。”
◎儒商子贡→孔子的学生,富豪榜第二,孔子周游列国经济上的支持者。
◎精明商人白奎→被称为“商圣”。
◎多面手猗顿→畜牧起家。
◎巫氏倮畜牧。
◎巴蜀寡妇清。
课程笔记五
●微观看历史●——历史人物与现代生活(二) ★志在定立国君的吕不韦 1、弃商从政——既富且贵→秦国大统一,商鞅变法背景下经商受限。他回老家问了父亲三个问题,打算定立国君,开始搞政治→在邯郸经商时发现机遇——秦国公子异人,郁郁不得志,认为此人令他有利可取巧,便开始规划培养此人。 2、吕不韦实现目标的四部曲: ◆说服异人 ◆邯郸献姬(赵姬) ◆游说秦国 ◆定立太子,进入政坛 3、吕不韦之败: ◎为情所扰,一错再错 一错:与赵姬旧情复燃,混乱后宫。秦始皇13岁,吕不韦丞相与吕后赵姬私情不断。 二错:推荐嫪毐,引狼入室(自作多情,找个人代替他对待赵姬,嫪毐与吕后感情生活混乱,而后生下二子) 三错:嫪毐扰乱反嬴政,吕不韦沉默企图侥幸→秦始皇放过吕不韦一马,让吕不韦回洛阳安度晚年,且与吕后赵姬关系恶化。 四错:没有闭门思过低调做人→继续作死,与诸侯六国使者皆有来往,秦皇怀疑吕不韦有不良意图,便捎信给吕不韦,告知吕不韦“他的功劳不配得到十万户粮食”,并否认与吕不韦有任何关系→秦始皇点明一切后,吕不韦最终清醒了。 ★通过个人努力走上宰相巅峰的李斯 1、拜师学艺,通过个人努力和能力得到秦始皇的认可,成为秦始皇的宰相, 2、晚年功成不解谋事退,该退而不退,直待咸阳血染衣: ◆迎合→焚书坑儒 ◆屈从→参与政变 ◆为恶→配合赵高枉杀无辜